项目级别:
营运模式:托管经营
经营时间:2019-至今
丫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由花海石林景区、天坑园区、南山寺、龙山四个景区组成。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华东地区规模宏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内石林,溶洞,瀑布,峡谷,天坑,暗河,山顶湖景观融为一体。丫山风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是安徽“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景点之一。1987年,丫山被批准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丫山地质公园是国土资源部于2011年批准的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

珠帘瀑布
珠帘瀑布位于九龙峡谷之中。瀑布瀑高约40米,宽12米,水源来自九龙洞。其无规则、高低不平、宽窄不一的巨壁,据有关专家考证,是由数千年因水流形成的盖华。
珠帘瀑布会随着雨季变化而变化,雨季时,宽约5米瀑布飘流而下,声音震耳;天晴时段,瀑布形成串串水珠落入池中,恰似从半空中垂挂而下的珠帘。故称“珠帘瀑布”。雨过天晴,时常可见彩虹和瀑布交相辉映的景象出现,因此,又称“七彩珠帘”。
蟾蜍观天
“蟾蜍观天”一景,相传是月宫蟾蜍之王的化身。很早以前,西山及江南各地蚊虫特别多,旱涝灾害非常严重,农作物连年欠收,百姓们被迫四处逃荒。为救助天下万民,月宫蟾蜍王率领数名蟾蜍降临人间,大吃蚊子及各种害虫,其蟾蜍王因亲眼看到民间人们饱受蚊虫及虫害疾苦,采取灭蚊虫措施,为防止蚊子及害虫死灰复燃,将自身变成一座山灵石,远观天空,为民呼风唤雨。从此,天下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巨龙峡、九龙洞
巨龙峡为东西走向,相对高度为120米。峡谷长度为150米,两侧山体岩性为石灰岩为主,杂以砂砾岩,峡谷中有平台150平方米见方。其西北陡峭如削。上有多处裸露风化钟乳石,当地人称为九龙壁或九龙谷。壁底部有九龙洞,泉水涌出。相传上古世纪,巨龙峡是“龙”的诞生地。传说原始的巨龙峡,古树参天,巨大的流水声震耳欲聋,一年四季雾气腾腾,难见烈目。有一天,只见九龙洞口雾气一阵阵从洞中喷出,突然从九龙洞口有一条银灰色的“龙”随雾飞出,紧接着二条三条接连而出一共九条。九条龙在巨龙峡山泉中,霭雾里翻身滚动,相互嬉戏,一直闹腾几个时辰,九条“龙”玩累了,停下来卧地休息,快到黄昏时九条龙好像分了工似的突然穿越浓雾同时飞向天空,然后按东南西北各自飞向四方,巨龙峡从此恢复了平静。雾气也只有春季早晨才有。巨龙峡、九龙洞因此而得名。
天坑古寨
下宕村,位于丫山西麓,这里是一处四山凹陷的天坑,面积约1.5平方公里。该村现有孙氏居民800多人,孙姓占全村人口99.5%,据孙氏族谱记载,该族为三国时期孙权后裔。下宕村如今依然保留着完好的明清老宅、石片院墙、青石池塘、千年古井等。一年四季也是风景如画,同时这里也是丫山的八大奇观之一。
石林
石林是指石灰岩在长期岩溶作用下形成的由高5m以上的石柱组成的地貌景观,是一种形态高大的石芽,国外称为针状喀斯特。
丫山的石林没有云南石林的那份雄伟,但它们在丫山这个神奇的地方诞生了灵气,且种类众多,千姿百态,有的像动物狂欢、群鳄逐日,有的像百柯争流、万箭齐发,更有的像是孔明练兵场的灵石奇阵、石海迷宫,是华东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作为地质公园的配套设施,丫山风景区内总面积达210平方米的省级地质博物馆和奇石馆也已经开放。
珍珠泉
珍珠泉是丫山风景区“十佳”水景之一,因水质清澈,泉底不断涌现珍珠似的气泡,在此鼓掌,该泉又会冒出一串串形如珍珠的晶亮水泡,而得名为“珍珠泉”。据有关专家考证,此泉是由于岩溶水沿断裂方向所发育的溶隙裂隙,溶洞和地下暗河流动时,受到透水性差的红层隔阻,使得二氧化碳从地下析出,而形成为水中气泡。该泉水常年恒温,矿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饮用价值。相传,“珍珠泉”是天宫王母为关爱天下百姓,命水龙神将“瑶池”仙水降落此地,供民间抗旱和饮用。
牡丹花海
丫山向有“牡丹之乡”的美称。丫山于晚清时期就是江南重点产茧县之一,1908年朱炎在丫山创办私营蚕桑试验场,1910年,因茧丝质优获南洋贸易劝业会金奖。景区原属凤丹原产地,当地居民祖祖辈辈种植牡丹,现景区内拥有三个牡丹观赏园。收集中外牡丹品种繁多,有红、黄、紫、白、粉、蓝、黑、绿诸多花色,各色之间还有过渡色。有些花朵硕大,花瓣层迭高耸多达百叶,有些花龄长久,丫山牡丹王寿逾百年;还有些花色富于变化,甚是奇妙。每年四、五月份,各色牡丹和石林组成了壮观的花海石林奇景。在自然景观外,景区数年来精心打造的牡丹节庆活动更是精彩纷呈。牡丹盛开的四五月份,持续数十天的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和特色互动节目都会免费提供给日以万计的游客们欣赏、参与。每年一届的牡丹节庆已成长为华东地区具有影响的旅游与文化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