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惠旅官方网站
惠旅商城

我参与·我体验·我快乐

156-1678-3766
中惠旅景区连锁
托管案例 CASE OF TRUSTEESHIP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中惠旅全国免费热线: 156-1678-3766
首页 > 托管案例 > 德胜农垦小镇景区
德胜农垦小镇景区
项目区位:江西
项目级别:
营运模式:托管经营
经营时间:2019-至今

德胜农垦小镇景区位于江西黎川德胜镇,德胜以特有的农垦和知青文化为主题,依托“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现代旅游和休闲度假游,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知青前来小镇赏景休闲,寻觅乡愁。


德胜关原名“关上”,因明朝朝廷派兵平叛关上动乱得胜,故取名“德胜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省市机关干部和知识青年来到这里,创建省直管国营德胜关林农牧综合垦殖场,先后办起了电炉厂、钢琴厂、整流器厂、耐酸泵厂、工艺美术厂等20多家工厂,形成以机械、电子、化工、陶瓷为支柱,与有地方特点的编织、工艺、竹木制品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建起一个商业繁荣、场区繁华的德胜。2005年,德胜垦殖场撤场建镇。


两代农垦人艰辛付出,创造出德胜独有的农垦文化。2016年,黎川县把建设德胜农垦文化旅游小镇纳入全域旅游规划中,充分挖掘农垦文化和民俗文化,聘请浙江宁波智典江山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专家,以共大垦读(学)、黎河古埠(商)、工贸年代(工)、 革命小镇(居)、知青岁月(艺)、农垦记忆(农)六大主题为主要内容对农垦区域景观改造进行设计,打造“一轴、三区、五街”的风貌景区。



德胜镇农耕文化馆以农业知识科普、农业文化教育、农耕文化传播为主题,以收藏、展示、传播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宗旨,搜集了德胜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生产和生活使用的各类用具,涵盖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乡风习俗三大部分,彰显了“耕读”“耕食”“耕作”三大文化要素,展现了从刀耕火种年代最原始的农具演变为现代化耕作技术的历程。通过上百件农家、农耕、农民用具等实物,打造农耕文化百科园,从“衣、食、住、行、用、艺”等六个方面,再现了晨出暮归、自给自足、渔樵耕读的乡村田园生活。这些沾满了泥土气息的老物件,让传统的农耕文化绽放着别样的光芒。在这里,不仅能够切实感受先人们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力量,还可以让今人了解传统农业和文明礼仪,体验农耕文化的古老韵味。

德胜农耕文化馆,带你回到乡村,记住乡愁。



2016年底,黎川启动德胜农垦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在德胜农垦街区铺设沥青路面1.3公里,建设地下供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改造沿街房屋立面变成土黄色(与1957年一代垦荒者入关搭建的土坯房颜色相近);沿街栽种樟树、紫薇等绿化树,安装具有农垦元素的太阳能路灯;建设农垦文化广场,以一代垦荒者群像为主题雕塑,两边打造农垦历史和德胜关历史浮雕墙;打造农垦文化体验园,园内建设农垦记忆馆、农耕记忆馆、休闲吧、陶瓷创意室、民宿、食堂等;在翠竹园建设票证记忆广场,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票证(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等),展示历史票证文化。此外,该县还采用免租金的方式,鼓励引导企业、个人,利用农垦小镇主街两侧公房布置商业业态。目前,已有中医理疗、连环画、书法、油画、陶瓷古玩等20余家店铺开业,再现历史年代的商街风貌,活化历史小镇。


上世纪80年代的德胜镇,当时人们住的是土坯房,集镇街道脏乱情况随处可见。现在打造农垦文化旅游小镇,保存了原来农垦时的历史遗迹,丰富了农垦文化、知青文化和农耕文化元素,不仅街道变得干净整洁,游客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国家发展旅游业,把德胜建设成风情旅游小镇,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以前商店的物品单一,现在也在随着镇子的发展调整生意策略。如今商品更丰富,笋干、豆腐皮、洋芋粉丝等本地特产很受游客欢迎,酒店、民宿等服务业也越来越健全,游客数量逐日递增。小镇的日渐成长和日益热闹。”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黎川县将不断深入分析德胜镇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特别是深入挖掘农垦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德胜农垦文化旅游内涵,推动农业和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梦想。


通过打造农垦文化旅游小镇,形成德胜特有的旅游风格和体系,以此扩大带动就业,发展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目前农垦旅游成为黎川发展全域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一大批原在德胜工作和生活过的上海知青和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赏景,留住往昔的记忆。



德胜油画
当今最为闻名的深圳市大芬油画村,他们当中有六分之一的画师来自黎川,而黎川的画师大部分都是上个世纪从德胜农垦小镇走出去的画家,2011年黎川被命名为“江西油画之乡”,而它的源头正是来自德胜农垦小镇。如今,黎川油画已成为当地重要文化产业,正在积极打造江西的“大芬油画村”。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上海下放知青在德胜开展甘愿吃苦,艰苦创业的垦荒工作,传帮带出一批以当地农民为主的专门从事商品油画的画工、画师,画油画成为当地一条很好的就业、致富途径。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一时成为当地农民时尚的追求。


德胜火烙画
德胜火烙画的歷史跟铁器的发明有密切的联系,古代牧人为了区分自家的牲畜会用烙铁在家畜身上烙下印記,从此认识了火烙可以在各种器物上留下痕跡。后来逐漸演变成了用火烙来作画,火烙出来的图案呈棕色调子,棕色调子让观者感覺非常古朴典雅,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特別是烙在檀香木扇上与檀香木的浅棕色色调一致,十分高雅。

德胜关工艺美术厂的火烙画是从苏州檀香扇厂引进的。用在拉烫结合的工艺扇上受到中外时尚界人士的追捧,当时大量出口到韓國、西班牙、日本等地,为国家换回了大量的外汇。並多次荣獲国家旅游產品奖及省优质产品奖,工艺厂生产的九龍扇、龙女喜人间等扇子,被江西外事办选中作为江西省政府出国訪問日本国代表团的礼品。
推荐托管案例
联系我们
中惠旅全国免费热线:156-1678-3766
联系地址:
微信优惠购票

景区运营咨询

156-1678-3766

TOP